到底是读书会选择了我?还是我选择了读书会?


2017年第一期马来西亚全国班级读书会共读的书本是《木偶的森林》,当时的我并没有报名参与这一场班级读书会,只是当一位旁听者而已。读了《木偶的森林》后,我第一感觉就是这本书很好看,故事非常吸引人,里头有很多角色,不过我常常会不记得他们的名字。如果要我更深入地聊一聊这本书,我的感觉是朦朦胧胧的,好像是雾里看花似的,很难厘清这些感觉。

时隔两年半,我再次拿起《木偶的森林》,读着读着,之前埋藏在心里的感觉一一浮现在眼帘。在这我就略略举例谈两点。首先,最让我感动万分的情节莫过于木偶人罗里与树墩见面的那一刻。当木偶人的眼里流出一滴又一滴绿色的眼泪,树墩也流出绿色的眼泪的刹那间,我随之留下悸动的眼泪。感动是因为被迫离家50年的罗里终于回家,找到了他的根;悸动是因为树墩50年来停留在一个地方,拒绝了所有的诱惑,把自己隐藏起来,只为了默默地等待罗里回家。白黑黑的母亲不正是和树墩一样,多年来停留在一个地方,默默地等待在外工作的丈夫回家。一辈子只待在一个地方,一辈子只做一件事,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树墩和白太太心甘情愿地忍受孤寂,默默地等待一个人。我想,那是爱,不管你在外闯荡多少年,流浪多久,那遥远的家总会有一盏灯为你留,总会有一桌热热的饭菜等你吃,总会有一个平静的港湾给你停泊。

其次,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是罗里的神秘。罗里到底是谁?他从哪里来?为什么要捐一大笔钱建铁路?一个又一个问号让我跟着罗里的一颗心跌宕起伏。故事的一开始,木匠不顾橡树罗里苦苦的哀求,把他砍下来,放入冰冷的溪水里漂流。因此,橡树罗里原本温暖的心在溪水中冰冻起来,像一块坚冰。同时,橡树罗里编织的梦想也在转瞬间烟消云散,成了一位木偶人。那么,对人类充满仇恨的罗里,就走进了城市,建立庞大的马戏团,用歌剧控制动物的记忆,计划把人类赶出城市。来到故事的最后,这颗冰冷的心不是非常关心动物的阿汤大叔所融化,反而是穿着漂亮花衣裳的阿灿融化的。阿灿无需任何语言,就能走入木偶人罗里冰冷的心。怎么会这样呢?原来阿汤大叔读了木匠的日记知道真相后,觉得木偶人很可怕,唯独阿灿觉得木偶人很可怜,她能够真正感受到罗里从一棵橡树变成木偶人的痛苦。阿灿做的那套绿色衣裳,不正说明了她很了解木偶人心中的想法,木偶人渴望变回一棵橡树。阿灿用一颗温柔善良的心,温暖了一颗冰冷的心。

《木偶的森林》里有很多美美的句子,让我读起来暖暖的,苦苦的,酸酸的......
  1. 他们害怕分别,害怕一家人分别之后再也无法相聚。
  2. 了解自己很重要,你可以问问自己,你是谁,你能做什么,你需要什么。
  3. 有的人可能一辈子只待在一个地方,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。
  4. 咖啡太苦了,喝到肚子里,肚子里也是苦的。
  5. 很久以前,我就知道人不用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。
  6. 在他痛苦的时候,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在鼓掌。
  7. 当一个人学会思考的时候,他就开始变成一个聪明的人,而当一棵树学会思考的时候,他就不再是一棵普通的树了。
  8. 他梦想依靠修建道路来拉近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,而阿灿,没有任何语言,就能走到别人的心里去。
  9. 生活原来并不是每天换花样才显得有意义的。
  10. 重复使生活变得简单。
  11. 身体需要休息,忙碌的心需要休息。

我非常喜欢作家在描写木偶人冰冷的心融化的过程。我觉得这个情节安排得巧妙自然。尤其是木偶人穿上绿衣裳后,衣服里不停冒出的水蒸气,代表着他冰冷的心正在融化。而在水蒸气的包围下,木偶人也回忆起身为树的快乐时光:“在水蒸气包围下,罗里想起了水蒸气笼罩着的森林,露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,那时候他是一棵树,他快乐地舒展着每一片树叶,他的树墩快乐地向地下伸展着根和须。”再来就是木偶人流下的眼泪,单单是描写罗里的眼泪,作家就写得层层递进,环环相扣,牵引着我们的心。我们可以看到罗里第一次流下的泪是作为一个木偶人,埋藏在内心深处委屈又痛苦的眼泪;第二次流下的泪则是绿色的眼泪,那是木偶人回到家找到了树墩,真正意义上一棵树的眼泪。

反思:这两年半的时间,到底是读书会选择了我?还是我选择了读书会?经历了第二期至第九期的马来西亚全国班级读书会,与导师们、来自全国各地的同道们以及我班的孩子们,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共读,我发现自己和孩子们共同成长,与书本产生共鸣,读进去又读出来。虽然这个成长是小碎步的,但我却相信与孩子们共读就像木零留在光芒心里的宝珠一样,凝聚着读书会快乐的、悲伤的、平常的、不平常的记忆,那些都是亮晶晶、圆溜溜的宝珠啊!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