板书——让声音视觉化



群文议题——把问句放在诗的最后

师:“读一读你们手中的五首诗歌,你们发现了什么?”
萱:“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有疑问句。”
晶:“是的,我也发现每首诗的后面都有问号。”
师:“你们可以举例说说你们的发现吗?”
思:“第一首诗《不学写字有坏处》里头的小虫不知道蚂蚁的意思,蚂蚁不知道小虫的想念,怎么办呢?”
敏:“《买鞋》问我们为什么青蛇没要一双鞋,蜈蚣买了一大摞。”
鈊:“《门上有声音》不是小孩,不是狗,也不是风,那么晚,到底是谁的声音呢?”
佳:“我发现《蝴蝶的外套》里的毛毛虫很羡慕蝴蝶的美丽外套用什么衣料?要花多少片树叶才能买得到?”
沛:“我看到《是这样吗》一直问是这样吗。”
师:“是的,这五首诗的最后是问句,有问‘怎么办’,‘为什么’,‘谁’,‘什么’,‘多少’,‘是这样吗’。诗中的疑问你能回答吗?试着答答看,也许很好玩。”
沛:“《买鞋》里的青蛇没要一双鞋,蜈蚣买了一大摞,因为青蛇没有脚,蜈蚣有很多脚。
曦:“蜈蚣有很多脚,那它要用很长的时间穿鞋,一双,两双,三双......”
柔:“等它穿好了鞋,上学迟到了。”
......


一直以来,我都认为板书是教师在上课时以书写的文字或符号传递教学信息。

感恩李玉贵老师让我知道板书原来也可以这样——让声音视觉化,使我们“看见”每个人的声音。当声音能被“看见”时,我发现孩子更加容易交流。此外,我也可以检讨我们的交流是偏向对话或独白,想法或答案,我见或共识。


由于第一次尝试不一样的板书,我竟然忘了把自己的声音视觉化。

一个渴望点亮孩子童年的教师,相信只要坚持一步一步向前走,总会遇见隆重的盛典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