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卫的规则》读书会



因为时间上的关系,今年的读书会换成一日营的形式,在四个小时内讨论2-3个话题。由于不是班级的性质,读书会当天,有一半的孩子都没读完书,我唯有抽出半个小时让他们持续默读。

第一个话题:我们的规则vs大卫的规则
孩子们列下的“我们的规则”不外乎是准时去上学,要天天完成功课,起床后要折被,玩手机不可超过一个小时等。由于“大卫的规则”太多了,我就让他们根据章节分工合作把这些规则写下来,再结合起来。哇!孩子们合力找出来的“大卫的规则”可超过20多条,太可怕了啦!

“我们的规则”和“大卫的规则”摆在面前,孩子们发现这些规则都是要小孩子去遵守。但也有不同的,“我们的规则”是大人为小孩子设定的,而“大卫的规则”是凯瑟琳为大卫设定的,专给自闭症的孩子。

接着,我就让孩子们分成两组,根据书中所描写的大卫的规则进行辩论,题目为“大卫的规则利多于弊”。此辩论分成五个环节:(一)立论(二)驳论(三)盘问(四)自由辩论(五)总结。这场辩论的用意是让孩子们从故事里的角色出发,思考到底大卫的规则对谁重要,带来了怎样的影响。

在辩论中,孩子们知道这些规则原本是凯瑟琳为大卫设下的,而她在不知不觉中也受到了影响,被自己的规则约束了。可是,这几位从小戴着规则的镣铐长大的孩子,无论如何是摆脱不了规则的枷锁,他们认为大卫起码也要遵守最基本的规则,比如不可以在别人面前脱裤子,嚼东西时要闭上嘴巴等等。


第二个话题:成长的改变
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?如果把他们分成两组人,可以怎样分?试说说你分组的原因。

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主要的人物有凯瑟琳、大卫和贾森。有的孩子说贾森和大卫在同一组,因为他们是别人眼中不完整的孩子,是非常特别的;有的孩子说凯瑟琳和贾森在同一组,因为这两人是感情很好的朋友。

你发现了吗?贾森、凯瑟琳和大卫都出现了改变。他们之间,谁的改变最大?是谁或什么事件让他们改变呢?

孩子们说在故事里,大卫的改变不是很明显,反而凯瑟琳和贾森的改变最大。之前,贾森希望自己死去,因为他有的字太少了,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。自从凯瑟琳走进他的生活,帮他制作了有别于他母亲的字卡。这些有着强烈情绪的字卡,让贾森抒发情绪的同时,也让凯瑟琳慢慢地走近贾森的内心世界。此外,凯瑟琳还让他体会跑的感觉,陪着他去散步,他比以前更享受每一天的生活了。与此同时,贾森开口说的那句话:“呆、规定、借口。”也让凯瑟琳打破了自己设下的规定,勇敢地迈出一步,在众人面前跳舞。由此可见,他们两人互相影响着彼此。

贾森明明每个星期都有去给治疗师治疗,怎么不是专业的治疗师改变了他?

孩子们告诉我贾森的治疗师都不了解他,贾森的听力都没有问题,但他的治疗师每次跟他沟通都要比手语。孩子们说得对,故事里的大人,不管是治疗师、贾森的母亲亦或是凯瑟琳的父母,都一点都不了解孩子们的想法,不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,甚至会扭曲了他们的意思。

假如你遇见大卫和贾森,你会怎么做?

孩子们说要有同理心,尝试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想,通过沟通去了解他们心中的想法。最重要的是把他们当做朋友来对待。

第三个话题:写作的形式
故事中一直出现《青蛙和蟾蜍》这本书。作家为何要选择这本书呢?

有些孩子猜想是因为作家的孩子喜欢这本书;有些孩子猜想是因为《大卫的规则》这本书里的大卫、凯瑟琳和贾森都很渴望友谊,尤其是凯瑟琳。《青蛙和蟾蜍》正好说的是两个好朋友。

在读书会的尾声,孩子们突然冒出了疑问:“老师,这本书叫《大卫的规则》,怎么大部分的故事都是写凯瑟琳的?”孩子们问得好,《大卫的规则》确实都在细腻地描写凯瑟琳的心理变化,从凯瑟琳的视角去写这个故事。为什么作家要这样写呢?好可惜啊!我来不及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。

以前,孩子们只是把故事读进去,知道这个故事在说什么;现今,他们会在读书的当儿,注意到作家的写作形式,产生了疑问。这真的是重大的发现啊!

其实,作家为什么要以凯瑟琳的视角去写这个故事?书名为何叫大卫的规则呢?说说我心中的想法吧!作家这样写让我能站在凯瑟琳的角度去思考,周围的人对待自闭症弟弟的态度,让她很受伤,感觉到自己被撕裂成一半,一半在正常的世界里,另一半在不正常的世界里。父母亲认为自闭症的弟弟很需要他们,所以给弟弟的关怀也特别多,但他们忘了凯瑟琳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小孩,也跟大卫一样需要父母的关怀。

读这本书时,我觉得最感动的是凯瑟琳带着贾森去奔跑的那个情节。我永远都忘不了贾森在感受奔跑的神情,直到现在我闭上眼睛,都能想象到那个画面。当时,投射在他们身上的目光,也阻止不了凯瑟琳推着贾森跑的举动。

我很喜欢凯瑟琳最后说的那句话:“希望每个人都有公平的机会。”在这个社会上,不管是肤色、智商、生理、心理上的不同,他们都应该有公平的机会,得到最起码的尊重。

评论